Pages

Monday, December 31, 2018

2018年。心得


2018年来到了尾声。
每一年我都坚持要为一年的结束做一些感想, 今年也不例外。

22岁。
感觉今年过得有些漫长。
这一年的前半段,拼死拼活的赶着毕业论文,后半段则是离开了校园步入社会,陷入了每天工作的死循环。
身边的人问我:你比较喜欢上学还是工作?
我其实是有点答不出来。

学生时期,当很多朋友都渴望赶快毕业赶快逃出校园,我反而是不想那么快毕业的。我很享受当学生的感觉。每天去学校上课,中间 break time 跟朋友出去吃东西;偶尔教授取消课堂,还可以去唱K
大学时期,无论是早上有没有课,我都会早上8点到学校。有课的话就去上课,没有的话会躲在citc 用电脑做功课。
很享受Presentation还有考试的紧张感,感觉很刺激(哈哈)
我是不想离开校园的,毕业在即我感觉到非常难过。但即便有再多的不舍,时间还是照走,我当然也不能停留在原地。

我是幸运的,毕业后一个月就找到了工作。
身边的朋友,一部分继续深造,一部分和我一样步入社会。
工作了半年,偶尔会找大学朋友聚餐,互相了解一下近况。
跟大学朋友的感情依然不减,时不时的聚餐互相分享自己的近况,也能像往常般打闹,这是令我非常欣慰的。
令我讶异的是,有不少朋友对他们的工作不满,现在正在找新的工作。他们给的理由是:工作太繁重,工作内容不如预期。
老实说我现在的工作内容确实跟我预期的大有落差,跟我大学时期憧憬的是完全不一样。
我倒没有厌倦工作的感觉。也许我是幸运的, 遇到了善良的上司同事,不错的工作环境。我所在的公司很小,但同事们都很亲切。在他们面前我还是像在大学朋友圈那样想说什么说什么,跟他们也打成一片。
也许我拥有容易交朋友的体质 xD

工作了之后,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这是我开始工作之后我感觉到的蛮大的变化。
也不是说工作之后比较挥霍,但至少现在花的钱是自己的,比较没有负担。(之前都是父母给的钱,感觉花费在消遣活动很有愧疚感,哈哈)
工作之后,购物上豁达许多。给自己买,给家人买,给朋友买。买买买。
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储蓄。

经济独立之余,第二个大改变是我的人身自由。
工作需要,我买了车。有了车之后,就是那种“想去哪就去哪” 的概念。朋友聚会不需要拜托父母或朋友接送,几点要去几点要回都可以自己定。
纵然如此,门禁这点事情我还是铭记在心,晚上八点那样还是赶紧回家吧。
别笑我没有夜生活,我不太感兴趣,哈哈哈。

也因为工作,我的驾车技术突飞猛进(好厚脸皮)。公司老板是见证我从开车新手到老司机的“师父”,委屈他在早期坐我的车时一直尖叫,到最近他称赞我的驾车技术已经让他放心了。
公司老板算是我的贵人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论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
生意人嘛,聊点投资啊储蓄啊有的没的,听不懂也硬着头皮听,听久了也就明白了。

工作后确实在经济和自由方面大大提升,
但偶尔坐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会不禁想着:这就是所谓的上班族,也就是我未来几十年的状态?
这应该是我还没适应现在的生活才产生出来的胡思乱想吧。目前的状态是上司说什么就做什么,还没真正定下心设立目标什么的,所以现阶段感觉有点迷茫。
这是我2019年的目标:我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上半年忙赶报告,下半年忙工作,看似乏味的生活,但我感觉自己跃过了一条鸿沟。
很多事情改变了。生活圈子,生活状态。
我变得更爱自己了。

在枯燥的生活中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让我更了解自己。
不再因为别人贴上的标签而用力地活成他们想的那样。
这是我前几年犯的错误,也是到了写这篇帖子时才意识到的。

2018年,我22岁。
这个半生不熟的年纪,我努力寻找方向。
趁着还能在社会装嫩扮傻的阶段,要珍惜每一个发掘自己的机会。


陈爰萦,明年请继续加油。



Sunday, December 23, 2018

2018年雪隆区第33届《尊重》培训营回巢

一年一度的学记回巢。

感觉今年自己对回巢没有像往常那样热血,也是到回巢当天才决定出席回巢。

今年的回巢的节目,感觉没有往年的精彩。
也许是因为今年的回巢在报馆,少了培训营的气氛,反而让我重温了以前去报馆开会的那种忐忑的心情。

妈妈有一直要我早点回家,搞得我并没有太尽情享受回巢的过程。我知道父母担心我晚上出门危险,所以分享会结束之后我就嚷嚷要回家了。分享会结束后,匆匆忙忙跟同届学弟妹合照几张就赶着回家了。 

遇到了久违的同届,没有错过一年一次的26大合照;
没有错过中学SMKDJ学记家庭照,发现自己已经是全家福里最老的;
见了32届傻傻的子姗学妹,从还没加入学记就一直骚扰我的跟屁虫。

回巢时看学弟妹表演《自立》营歌手语很开心,自己其实私心蛮喜欢《自立》的副歌部分,歌词曲风都很好(去年好像也说过一样的话)。
学海之歌,看见他们有为此付出心血想办法改进节奏问题,倍感欣慰。
在报馆内听见积极和坦诚营歌,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这一切都是满满的回忆。


反射弧有点长,我在回到家之后,心里的五味杂陈才被打翻。

关于禁足。
这是很多学记在届时面对的问题。与其说是问题,更多的是借口。
其实只要有心,禁足不是大问题。
我的家风确实不是那种放学后或周末可以到处乱乱跑,所以我在届时几乎没有出席过任何外出的活动(场地考察,小组会议,聚会等等)。
我出席的都是报馆的大型会议,然后就是各个营会。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禁足,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无法出席哪个会议对我来说都像被禁足那样痛苦,哈哈哈。
但我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参加。办营时,尽量找一些不需要一直外出的组别。
也因为这样,我死皮赖脸地窝在词曲。词曲的工作不需要一直外出,不需要像高层节目组那些一直开会,也不需要像场地接待组那样一直出去考察场地。
但我还是花了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窝在家里编曲填词编手语。
在父母的安全范围之内,我依旧参与了办营的过程。
中五那年,大考将至,父母更是反对参与学记活动。但我还是担任了负责人的角色,想尽办法跟进学弟妹的进度。也许在别人眼中我好像什么都没做,但通讯科技的发达,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网络来联系。
我有禁足的压力,但我没有因为这样放弃我喜欢做的事情。

关于遗憾。
我的小小遗憾,是在届时的营会中没有担任过高层或节目组。
这两个组别是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向往的。记得宝贝营工委遴选前我告诉协调员我要当营长,学姐们都表示支持。
我不会忘记当时的竞选过程,很刺激。
宝贝营和培训营都去竞选过,都失败了。
难过是有一点,但当选的同届都是用实力证明的,我心服口服。
这固然是遗憾,但庆幸的是我有为这件事努力过,所以即便是遗憾也不会再纠结。

关于被骗进学记队。
很多同届,学弟妹告诉我他们是被学哥姐骗进学记的。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是自愿的。
培训营被折磨这件事,当下我完全没有质疑,因为我是全心投入营会,自然也愿意服从里面的所有事宜。
被骂什么的都还好,我不太记得这些。然而培训营的后遗症还算严重,我到现在对学哥姐还是恭恭敬敬的,哈哈哈。
对我来说,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自己被骗进学记队。
那些认为自己被骗进学记队的,可以试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能目前发生的这一切不如你们预期的,那也只能怪你们对学记队有太美好的憧憬哦,哈哈哈。
学记这点事,需要时间慢慢感受它的精华。

关于学记带给我什么。
其实这题我回答过很多次了,答案也没有改变。
今年的感触是,这一班神奇的朋友,尽管一年下来几乎没有联络, 担心自己回巢时难以融入他们,到头来却是白担心一场。
回巢时见面,我不能说大家一点都没有变,但有一点肯定没有变的是,大家还是那么奇葩那么疯。
看见学哥在台上分享他们的十周年,我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三年后我们的十周年了。

我回家,不为什么,只因为你们的一句话
”爰萦,今年有回家吗?”
”好久不见了!”
“回家吗?我可以载你。”

我是雪隆区星洲日报学海学生记者,编号B26099。
“背负着你的期望,付出一切积极向上”

Friday, October 19, 2018

爱车毁容记

几天前,我把车子停泊在转弯斜坡前的马路边。办完事情之后,车子应该向斜坡的方向行驶,我转了方向盘,稍微踩狠了油门前进。
“轰”的一声,车子撞向了左边的分界堤。
为了让车子走回正轨,我只能先退车调整再前进。
然后又是一声刺耳的“卡拉卡拉”

新买三个多月的车,终于毁容了。

当下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也没下车检查,因为其实就是底盘被磨损而已。(我有点讶异自己的淡定)
到了下一个目的地,我把车停好后才下车检查。车子磨损的部分是在左边(副驾驶那一边),是我几乎不会看到的部分。
也因为这样,我并没有很认真检查“伤势”,也没有太过在意那里变丑了。

向家人和同事提起,带他们看了看损坏的部分,他们都说貌似撞得蛮严重的。
爸爸说要拿去车厂检查需不需要维修,担心底盘生锈蔓延到车身。

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因为我一直没有去直视那个磨损的部位。即使带着身边的人看,我也只是指了指那个方向,视线就撇开了。
我不知道其实这是我下意识逃避的举动。
也因为我的逃避,我从来没有认真看清楚磨损的程度。

直到今天下午,我独自去到公司楼下的车厂给维修员检查的时候。
我:“师傅,你看看这样的磨损程度应该怎么处理?”
维修员:“哪里,我看看。”

就在这时,我第一次非常近距离地在损坏的地方蹲下仔细看。

维修员说凹得蛮深很难修补,应该需要换掉整个框框。
说了这些服务的内容和价格之后还说,其实只是美观的问题,修不修无所谓。

我没想到这一件事情发生了三天后我才开始觉得自己有点难过(好长的反射弧)。

其实难过的不是车子被磨坏了不好看了,而是不小心陷入了自己鬼打墙的思绪。

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避重就轻。
很多时候,当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态度是逃避,不去面对,装傻。
这其实没什么不好,说好听一点就是乐观,往好的方面想。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去接受事实,不愿意去面对现实。

这个社会呢,就是会有人抓着你的衣领,逼着你去看清现实。

在这个事件当中,我其实一直刻意不去看磨损的地方,认为只是小事而已;直到旁人一直说撞得很严重啦,什么什么的。
要不是父母叫我去车厂给师傅检查,我也不会被迫直视损坏的地方,也就不会发现,磨损部位的上方其实还有两道划痕。

也许是我活得太潇洒,也许是我还没被现实击倒。
我不知道所谓的“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这句话,身边还有多少人实践。
我已经不知道这种生活态度是好还是不好了。

逞强是很累的。
与其逞强,不如转变思想。
或许你会说:别逞强了,说出来会更好。
说出来的前提是,要有人愿意聆听,要有勇气说出来。

我是过度乐观的疯子,我有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真的不是一般人进得来的。
我的乐观程度我自己都害怕。



话题回到我的车。
其实我还没决定要不要把它修好,因为维修费好贵的说,哈哈。

Monday, September 10, 2018

十年

十年好长。

十年,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十年,足以让青春流逝,足以让一个人的思想翻倍成熟。

十年前的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理了一个呆呆的短发,身穿深蓝色的校服,对中学,大学生涯一片憧憬;
十年后现在的我大学毕业了,留了一头飘逸的长发,对社会,对未来依然憧憬。

自小都有陪妈妈去菜市的习惯,我的工作是当妈妈的小助手提菜篮,也顺便学习一些生活小常识。
比如说,买鱼的时候压一压鱼的腮帮子可以大概判断它的新鲜度,买鸡肉时可以要求老板帮忙去骨,选马铃薯洋葱时尽可能不要找发芽的。

当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摊位老板。
看着摊位老板跟妈妈聊天,我感觉他们每天都很忙碌,一个早晨需要服务那么多人。同时也很佩服他们总能满足顾客需求,甚至记得大部分熟客经常买的食材。
卖鱼的老板,努力刷着鱼的鳞片, 碎冰都刷到了自己的围裙;
卖肉的老板,用利刀对着一排排的肋骨利落的切下;
卖水果的老板,总能用甜言蜜语吸引顾客买水果;
卖蔬菜的老板对几十种蔬菜的价格铭记脑海,相当佩服他们的记忆力和心算功夫。

忘不了的还有那些摊位老板的孩子。
那些孩子年龄与我相仿,一些是小学生,还有一些是年龄较大的中学生。
他们尽他们的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身型高大的帮忙搬货,身材娇小的就在一旁打杂。

摊位老板或邻居阿姨总是对我妈妈说她的女儿真乖,愿意一大早起身陪她上菜市。
当时我差不多十一,二岁。

升中学,初中一,二的时候是下午班,几乎每天早上都陪妈妈到菜市买菜;
中三开始读的上午班,上菜市的次数不再频繁,只是偶尔周末早起的时候会去。
中学毕业,上了大学,我几乎没什么去菜市了。即便是周末早晨听见妈妈开门去菜市的动静也只是在床上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忙碌的大学生涯来到了尾声,某天早晨听见妈妈开门的声音我心血来潮地陪她一起去。
到了菜市,我牵着妈妈的手在人来人往的菜市行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每天陪妈妈上菜市那样。
这天,妈妈只是打算买一些鸡肉和猪肉。我们先来到鸡肉档买好了鸡肉,就沿着路走到了猪肉档。
我们来到了猪肉档,当我看到这位猪肉档的老板娘的时候我顿时心情五味杂陈。
猪肉档的老板娘是我小时候最印象深刻的摊位老板。身材丰盈的年轻女子拿着锋利的大刀对着肉阿,骨头就是一顿猛切,每一刀都是干脆利落。

现在的她依然笑脸迎人。她扬着那把锋利的大刀,但感觉力道不如从前。那头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也开始长了白发。眉宇间和眼角多了一些细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她的儿子在她身边服务着另一位客人。他年纪应该大我几岁,当年的他只是帮忙妈妈把切好的肉装进袋子,或是帮忙搬货。现在他长大了,可以帮助妈妈处理切肉的工作。
老板娘见到我,说好久没陪妈妈买菜啦,什么什么的。
我还是跟小时候一样静静地,乖巧地报以微笑。

这天我来到了这个猪肉档,我才惊觉,原来我陪妈妈上菜市的时光已经十年了。
不只是老板娘,对于其他摊位的老板和员工,他们在这个地方打拼,十年了。

这天我心血来潮来到了菜市,我才惊觉,十年就是转眼即逝。
十年发生了很多事,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一个个环境的改变,一个个社交圈子的改变,其实都是不可逆转的。
只有在我回到这个菜市,回到这些熟悉的摊位,看见这些依旧在自己岗位上努力的人,我才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变的。
也许他们在这十年里也有生活上的改变,事业上的突破,但他们没有忘的是这个小小的菜摊,水果摊。
他们的热情跟十年前我见到的一样。

初心。
我很努力地在找一个自己坚持十年的事情。

文字。
十岁那年开始爱上阅读,十二岁那年的8月8日,我第一次提笔写日记。
不是课堂上老师要求的日记周记,是那种写下自己的小秘密的那种日记。

我记得相当清楚,那时因为UPSR预考成绩不理想,被妈妈念了几句就哭了。当时我是哭着走进房间把门锁上, 突然很想找东西发泄,就从抽屉里随便拿出了一本空的记事簿就是一顿猛写。
我发现写完之后我就不哭了,心情舒服多了。
从那天之后,我开始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也不一定是每天写,就是想写的时候就写。

到后来,网络时代的进步,部落格,Facebook,Twitter成了我分享心情的平台。
日记,慢慢地被搁浅了。
所幸的是,即便不常写日记,我仍然在坚持。
从一年一本日记,到两年都用不完一本日记本;
从每两三天更新,到两三个月更新......
我还没放弃。

翻开日记,里头的字迹都相当潦草。
那是当时情绪的爆发。愤怒,伤心,失望,不满的时候,字迹潦草到我依稀辨认字形。
当然也有积极,开心,感恩的内容,字体就相对整齐。
有时太兴奋的时候,字体也会龙飞凤舞。

今年,我22岁。
我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写了十年的日记。
即便科技的发达,我还是败给了手写文字的魅力。
偶尔还是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或清晨,拿出日记簿,记录自己的小心情。
文长一页也好,两三行也没关系,那是我活着的证据。


Friday, September 7, 2018

《转身》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只需在一个转身的时间。
比如说,一个转身,看见一群支持你的人,看见一个给你温暖的大手,看见一个给你安全感的拥抱;
亦或是一个转身,看见渐行渐远的朋友,看见一个个嘲笑你的目光,看见......
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

一些人的转身是主观意识,一些人的转身却是不经意的。
主动转身的,想必当下是在期待着什么会发生,内心对于转身的结果多少都有点谱;
不经意转身的,毫无预警的,也许会更看清现实吧。

转身需要勇气。看到了转身后的局面你不禁问自己,当初为何下此决心转身,当初你想看见的人是谁。

多年前,他的一个转身,看见了默默支持他的你。
你对他的喜欢,他是知情的。不忍心伤害你的他曾多次委婉拒绝你,而你却依然执着,站在原地看着渐行渐远的他,后来还默默跟上了他的步伐。
他曾多次回头,你一直还在,但他曾未有所打动。
你就静静地守护他,不打扰,在他偶尔回头的时候报以最开朗的问候。
他觉得困扰吗?你不会知道,因为你们一个静静地走,一个默默地跟着,毫无交集。

他不喜欢你。
这是事实。

你曾幻想过,在他回头99次之后发现执着的你,会转身给你一个拥抱;
你曾幻想过,你不再追随他了,他的第99次回头发现你已经不在。
也许在那之后,他并没有寻找你的打算,继续走他的漫漫长途;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他才会发现你不知不觉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太多的足迹。

但是又能如何?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都不会是你满意的,
因为在你下定决心转身离开的时候,你已经是攒足了对这一切的心灰意冷。



Saturday, July 21, 2018

改变

从大学毕业到找到工作,我的空窗期比起其他人来说确实比较短。
我是幸运的,没有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窘境 (其实是应该感谢妈妈催我找工作,不然我应该会在家里做寄生虫久一点)。

大学时期找公司实习,申请了20多间只有一间回复。这次我并没有申请太多家,一来不想因为着急找工而做到不喜欢的(毕竟打算做长久嘛),二来我想的最坏的打算是回到实习公司做(确实已经有在接洽)
实习公司也不错,但还是希望尝试别种工作性质。

蛮意外的这次收到了四家公司的面试邀请,但我实际出席的只有两个。
幸运的是,我被第一家面试的公司受聘。第二个面试只是去爽的,开开眼界。
幸运的是,新公司同事老板都很照顾我。

工作将近一个月,想写写感想,写写心得。
这一个月其实我感受到自己的改变。

工作上尴尬之一:年龄。
作为全公司最嫩,零经验的人,我可是什么都不会。别说脑袋,我连瞳孔都是空的。
同事得知我的年龄,把我当小孩子,外出什么的都保护我。
工作上完成了一些小事也被称赞,弄得我有点害羞(哈哈)。
22岁是一个蛮尴尬的年龄。一部分的人已经是职场精英,一部的人还是职场菜鸟,一部分还在读大学。
而我一定是那棵最菜的菜鸟。
这几个星期下来我觉得自己像个拖油瓶,一件事情花很久的时间完成,即便这样还有出错。
有一次我忍不住向同事道歉,但他们都说没关系我还新需要时间适应,老板也经常给我鼓励和帮助。
我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跟上节奏,尽快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不需要麻烦身边的人。

工作性质。
根据我的个性,我认为这份工作是对口的。
还在适应阶段,每一样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
类似实习期的工作,但比其多了一些技术含量。专业知识方面是我缺乏的,但有机会边工作边学习我觉得很快乐。
学习同时有在默默自责大学时期不好好学习,哈哈哈。

工作的突破之一:买车。
工作需要,决定买一辆车。买车这种事,是我想过但没有想过这么快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要多承担一份责任。汽车维修,缴还贷款,汽油费用。
18岁拿到驾照之后驾车的次数不多,因为都没有必要;
这次买了车决定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必须对自己的出行负责任,不再像以前一样靠父母接送了。

上个周末,实习公司的roadshow缺人,老板打电话邀请我去帮忙。
时隔半年再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看见许多新面孔,当然也有那些旧同事。
工作内容和实习期大致相同,但我感觉到我的心态有微妙的变化。
简单地说,面对顾客时更有自信,谈吐更自然。也因此得到顾客的青睐,上司也说我的表现有进步。
和旧同事聊天,她们说我变了。
变得健谈,变得不腼腆;少了当年实习期的懵懂,多了眼神里的一份闪烁。
她们笑着说:跟一年多前的你完全不一样(嗯,实习期的我太呆了,我知道)

她们都说我出社会闯了闯,待人处事变得更圆润,人也比较醒目。
当然,其中的原因我是知道的。
我在努力变成一个很好的自己,变成那种对得起自己的自己。
我当然还是很喜欢以前那个傻里傻气的自己,那个疯疯癫癫说话不经大脑的自己;
但我想是时候长大了。

你说过我太好,但那个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好;
我想变得更加好,走到你的面前再听你说一样的话。


(待续)

Monday, June 18, 2018

《结痂》


人们说:时间会冲淡很多事情。
仇恨、误会、悲伤。
那些当下觉得愤怒、失落、绝望的瞬间,
就像在心上划下一道伤口,
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化成伤疤。
不痛不痒,那只是回忆里的一部分,
不愿再去触碰,时间长了,渐渐被其他琐事覆盖了;
偶尔再提起,就像被掀起的结痂,又是一股鲜红的暖流。

冲淡。
无论回忆有多甜,多苦,
经过时间的洗礼,回忆逐渐变得模糊,
被稀释掉的酸甜苦辣,变成一股清泉,仿佛一切不曾那么浓烈。
就好比一杯浓缩柠檬汁,第一口喝下去时酸得直打冷颤,
只得拼命加水让那杯柠檬水不那么酸。
水一点一点地加,柠檬水一点一点地变淡,
如今加入的水的份量多到你依稀尝到柠檬水的酸,
但这个稀释柠檬水你必须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喝完。
后来,一直喝着稀释掉的柠檬水,你也不记得那杯柠檬水一开始是有多酸了。
换做是浓缩糖浆、苦瓜汁也一样。

亲人的离世、挚友的背叛、情感的纠葛,
那些当下感觉心如刀割的事情,现在提起时竟云淡风轻,
仿佛事故的主角另有其人。
或许在某天,电台里播出某一首歌,或是在K房有人点了某一首熟悉的旋律,
让你瞬间想捂上耳朵不去听,仿佛只要不听就不会想起关联的人事物;
半响,你又忽然很想想听下去,想把一切回忆起来;
你也可能想在众人面前高声歌唱这一首歌,让他们认为你已经不再对过去有任何留恋。

心中的那一块结痂,原本不该再有痛楚;
自尊心强的你硬是把它揭开。
破开的伤口,需要更长的时间复原了。
这段无止境的死循环的始作俑者,其实就是你自己。




Tuesday, June 12, 2018

游轮之旅 Royal Carribean- Voyager of the Seas

在三月多的Matta fair 订了这趟邮轮之旅,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兴奋地期待这个日子来临。

邮轮从新加坡出发,逗留槟城,泰国,再返回新加坡。
邮轮上的三餐都不用愁,我们每一天的早午餐吃自助餐,晚餐则是Fine dining。这些餐点都已包括在配套里,所以在游轮上不需要消费 (除非你想喝酒)。
食物种类繁多,连吃五天的自助餐我感觉自己都吃胖了。
自助餐和Fine dining相比,个人更喜欢自助餐。Fine dining被服务生伺候,上前菜,主菜,甜点,每一样都在服务员的监督下进食,感觉很不自在。更烦恼的是等上菜的时间非常长。
自助餐比较自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也不被别人盯着吃。

邮轮总共有13层,第三层是溜冰场,第五层是咖啡厅和商场(咖啡厅的点心也可以任吃),第11层是自助餐厅和泳池还有健身房,第13层是Rock climbing 和Surfing。
由于当时预定的时候已经没有4人房了,所以我们订了两件双人房(父母在7楼,我和妹妹在6楼)。这也是第一次我们和父母在旅行分房睡,我们姐妹俩可是相当兴奋,哈哈。
房间不大,厕所更小,马桶还是像飞机上的马桶那样用气压冲水的。虽然房间小但是非常舒服,每天都清理得非常干净。
房卡,通行卡,消费卡结合为一,相等于邮轮的身份证必须随身携带,旅行结束后还可以当作纪念品。

这里最令我满意的是游泳池,池水竟然是海水!第一次下水时不小心抿到嘴唇边的池水差点咸死,但后来习惯了也觉得还蛮好喝的(比Chlorine 水好喝,哈哈哈)。身体在海水里也比普通池水容易浮起来,游泳也不那么吃力。
更令我兴奋的是,这里的泳池的深度最浅是1.35米,深达1.7米,这绝对是我最理想的泳池深度啊!
无奈这次没有人陪我下泳池。妈妈不爱游泳,爸爸和妹妹认为池水太深海水太咸不想游。

我这个又想游泳又不想被晒黑的人,选择了早起去游泳。我下水游泳,妹妹在旁边的躺椅玩电话。脱掉眼镜的我视线模糊,一大早只有我一个人在泳池里,旁边的救生员貌似在跟我搭讪但我看不清楚他的脸和嘴型,所以干脆装傻到底,哈哈哈哈。
哦忘了说,这里的服务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都非常热情。无论到哪里见到任何工作人员他们都会对我们打招呼或闲聊,非常亲切。

邮轮的最大特色:断网。
也不算断网,就是这里的网络是要收费的,一天差不多20美金左右(好贵)。
通过这次的旅行得到的结论是,妹妹没有网络不行(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吧),但我反而没有太大的感觉。
我珍惜在这艘邮轮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分钱(哈哈)。走到船边的阳台,看着一望无际的水连天,看着邮轮行驶在水面留下的波浪。
我嘲笑妹妹,说这里是网瘾戒毒所,她对网络上瘾了,来这里接受治疗。

其实也不算完全断网,当邮轮靠岸(槟城,泰国)的时候还是可以接通网络的。当妈妈突然说有网络的时候,爸爸和妹妹纷纷拿出手机使用,我反而依然无动于衷。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想上网,我一度认为自己才是这里最奇怪的人。
第二天,邮轮在槟城停留半天,我们没有下船,留在船上上网(哈哈开玩笑)。
第三天,邮轮在泰国普吉岛停留一天,我们下船到附近的小镇走走。也许是天气太热的关系,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致逛街。然而我们在普吉岛的时光过得非常充实,原因是:购物广场有免费网络!我们在广场的KFC逗留了两个小时,妹妹努力下载想看的影片,爸爸努力玩她的PokemonGo,他们貌似不想上船了,哈哈。
在这里买了一条月光石手串,我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听别人说买水晶眼缘很重要,这句话在我遇到这条手链之前都半信半疑。

邮轮行驶还算平稳,除了行驶在泰国的海域。到了泰国的海域,邮轮非常摇晃,坐在床上,洗澡,吃饭都一直感觉摇晃。这种摇晃是没有办法消停的,晃得没有晕船体质的我也觉得有点头晕想呕。但也还好,只要不行走就不那么晕。邮轮摇晃时在船内行走,感觉像是醉汉露宿街头的感觉,哈哈。

攀岩,冲浪,溜冰我都没有玩。攀岩和冲浪在最高楼,而且只有下午时段开放,我不想被烤焦(烈日当空啊)。我对溜冰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主要是对冰鞋上的刀感到有点恐惧)。

站在船边迎向海风,这个画面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唯美。海风吹起的时候头发要么吹得啪啪打脸,要么把头发全部吹去后面露出大饼脸。进了室内,梳开打结的头发的过程好累。纵然如此,我还是喜欢看海,对着海发呆。想什么呢?什么都没想,就珍惜当下随心所欲,心无旁骛的时刻。
邮轮在海洋行驶,每天都能欣赏最漂亮日出和日落,有最美丽的夜空。


日出
日落
夜空


说是5天4夜的游轮之旅,第五天早上8点船却已经抵达新加坡了,我们也被指示要下船了。当天所有设施都没有营业,我们吃了早餐就离开了邮轮。
从新加坡踏上归途,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半。途中经过新马关税局就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看着车龙我头都痛,司机的眼帘甚至一度合上,我的天。

旅行的意义是,当下把一切抛开,任性地不去理会旅行以外的任何事情。
这次旅行,算是给自己的毕业旅行。把能量充满,准备前往人生的下一站。
全新的生活即将启航,我是期待的。

Saturday, May 26, 2018

毕业季。心情

怀念,不舍。
小学毕业,中学毕业都没有这样的感觉。

小学毕业在即,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升同样中学。即使后来中一班上没有一位小学朋友也没有害怕,适应能力分。

中学毕业在即,我异常兴奋,恨不得赶快离开校园门槛,非常向往大学生活。也许是因为中学并没有太多美好回忆(都只是围绕在巡查员和学记,学校同学也就只是点头之交)。

记得当下决定读哪件大学哪门科系,我都没有被身边的朋友左右自己的选择。也许是期待全新的开始,即便身边完全没有认识的人我也不觉得孤单,努力认识新朋友。中小学上下课都有专人接送的我,上了大学的第一项挑战就是独自搭lrt和巴士上学。第一天上课哥哥带我熟识路线,第二天开始我就自己去了,这对于一个路痴来说是何等的挑战。

路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认校园内的路。印象中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基本上会的路线只是校门>食堂>Block H> Block C> 校门。学校相当之大,我也不敢乱走,真的很害怕迷路,哈哈哈。

自小家教比较严,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出席什么同学聚会,跟朋友在商场走走,看电影,唱K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学先修班那一年仿佛打开了鸟笼,跟班上的死党到处玩。玩得过火了开始逃课缺席,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第二学期还挂了2科。后来反省了,最后一个学期发奋图强,开始每天上图书馆学习,自此爱上了学校的图书馆。

很开心在这里认识到我的好闺蜜玮莹,即便后来我们读不一样的科系但依然感情不减。这对“路痴闺蜜”在雪隆一带迷路了无数次但每次都大难不死。和其他闺蜜不同的是我们并不是了解彼此所有事情,而是很多事情不知道该对谁说的时候,对方就是最好的树洞。

先修班毕业了,4个月的空窗期,我第一次体验了打工生活。打从中学开始就向往打工生活却频频被家人否定,担心打工影响学业。拿到人生第一笔薪水,感觉很特别。

大学课程开始了。又是一个个陌生的脸庞。班上22个人中我只认识先修班的4位。爱交朋友的我努力结交新朋友,发现大家有非常友善。天性疯疯癫癫的我在班上经常散播乐观思想,在大家很压力的时候逗他们开心。我的抗压能力还不错,毕竟自己对成绩也没有太多的追求,只要不挂科就行,哈哈。疯癫的个性经常令朋友误会自己是不是嗑药了。

大一大二这两年的压力源自超负荷的学业。最严重的时期是一个学期有6科,而且每一刻都是理科,高数。我都回想不起那段时间我是怎么熬过的。一个星期可以有4lab session4份报告要写,几乎每天8点上课7点放学。

课业很忙碌,但课外活动也没少参与。大一那年我终于下定决心报名了小提琴基础班,圆了小时候的梦想。买了一把最便宜的小提琴,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上课,认识另一班新朋友。大二那年报名学校的游泳课程,也算圆了我小时候的另一个梦想。在游泳课学会了跳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能在深不见底的泳池里畅游也让我身心舒畅。

大三的压力源自FYP。我的理科功底不强,平时Group assignment/ report 还可以混一下,现在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遇到难题也没有人可以帮忙,因为身边的人都不了解我的科研内容。自己给的压力,教授意见不合施加的压力,再加上一次次实验的失败,我都认为自己很没有用,也无数次偷偷哭了。最后还是把东西做完了,没想过自己可以一个人写80多页的报告(其实是算少了但我真的写不出更多了)。这份FYP给自己50%吧,真的不是很理想。

大学三年收获最大的是一班死党。由于大家的MUET都获得Band 4,所以团名简单粗暴:Band4Babes (啊就是我们群聊的名字)。群里都是我们先修班的同学再加上一位大学认识的同班同学。Leanne, Chien Yin, Siew Meng, Gabriel, 珈扬。三男三女的组合,说是朋友更像家人。Leanne,一个很害羞的女孩,总想参加很多校园活动却犹豫不决,每次都会jio我一起参加。Chien Yin,爱恨分明的女孩,也是令我又爱又恨的女孩。Siew Meng,我有什么困难都会找他聊,因为他总会站在最客观的角度给我意见。Gabriel,心思敏感的他总会胡思乱想,但庆幸的是他会对我们坦诚他的感受。珈扬,耍废的程度能跟我一比,有他在的地方就会有欢乐。

班上22个学生中只有5位男生,当中的3个就被我们收割了,也许我们3个女生的性格比较爽朗(男人婆,哈哈),跟他们比较聊得来。我和他们最大的差别是:我对玩游戏是一窍不通(网游,手游那些),所以当他们聊起游戏我就会被晾在一旁。记得当时Pokemon Go 盛行的时候,他们会为了玩从校园的一个角落去到另一个角落。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就帮他们顾书包,哈哈哈。我尝试过融入他们,在珈扬的游说下下载了一款手游,试玩了一个小时就放弃了(手残啊啊啊)。在各个方面伶俐灵活的我居然是游戏白痴,我尽力了。
群里也少不了意见分歧,争执。最开始看着他们内讧我不知所措也不敢插手,到后来比较熟的时候可以掌控局面,因为了解了每个人的个性知道如何应对。朋友之间吵吵更亲密嘛。
大学生活与他们朝夕相处,基本上就是一整天都在一起。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都有我们的足迹。大三这年,我们一起去了槟城和怡保。这也是我第一次跟朋友去旅行,跟你们在一起打打闹闹的真的很开心,趁年轻去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尽做丢脸的事情,我的青春不再有遗憾。

交了Thesis的那一刻,我从办公室离开,经过Food lab停下了脚步。我想打开门看看里面,看看那个充满回忆的空间。这里可以说是我们第二个家,曾经为了完成project和同学们在这里闭关一整天,和朋友在这里增进感情有说有笑。FPD期间,我在这里煲凉茶给全班同学喝,朋友每个星期也煮Rendang给我们吃,这个空间总是充满食物的香味。FYP 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新食品试吃,Lab 里无时无刻都有不同的同学在做实验。纵然如此,这个地方也有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 FYP后期的一些小插曲令我对这个地方产生少少恐惧。

手伸到了门把却犹豫了。

现在大家都完成了FYPLab里已经不会再有那些熟悉的忙碌身影。我害怕打开了门看到的只是空荡荡的空间,害怕想见的人已经不在那熟悉的地方。

好难过啊,我没有想过毕业这件事会请我这么难过。

大学三年,我也像中小学那样期待毕业,期待迎接全新的生活。但这次当真正离开了这个校园,内心却感觉非常空虚,感觉失去了什么东西。也许理解到这次的毕业就是我学习生涯的句点,再也不会有一群人每天一起上学一起赶功课,一起温习功课一起考试。这群人都是被迫聚集在一起的,却也因为这样的机缘让我们更加凝聚。

会不会升读博士还是个未知数,短期内应该不会了。
傻乎乎的陈爰萦也告别了“学生”这个身份,即将踏入社会的门槛。
成长是生命中的必经之路,是时候迎接下一个挑战了。

还是那句话,加油。


Wednesday, April 25, 2018

《前任三:再见前任》

从年头到现在一直忙着毕业论文,终于在前天赶完,把初稿交给教授。
顿时浑身一身轻,看了一部电影——从上映时就想看的《前任三》。
在家开着电脑,戴着耳机,把整部戏看完,心情略带沉重。
本来只是为了看男神韩庚和郑恺的,前面剧情也很搞笑,但到后面没想到把自己带进剧情里了。
哭了。

再见前任。
我其实并没有前任。

观众是戏中的第三视角。看着男女主角分开后还爱着彼此,明明都想挽回这段感情却拉不下脸和对方开口。双方在期间都分别找到了替代品,却仍然放不下过去的感情。很多偶然的情况遇见了对方和他们的替代品在一起就认定对方已经不再爱自己了。最后在一个又一个的误会和错过之下彻底结束了。

“要是我不再爱你了,我会在最繁华的街道上大喊‘林佳我爱你’。”
“要是我不再爱你了,我会狂吃芒果,让自己过敏而死。”

就在女主角决定离开这座城市的前一晚,双方都不约而同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当作给这段感情一个了断。
看着男主角再街上喊了一遍又一遍的我爱你,看着女主角一边哭一边狂吃芒果,我的泪泉爆发。

余飞和丁点,两年的感情分手后藕断丝连,敢爱敢恨的态度间接给彼此复合的机会。常言道:小别胜新欢。也许短暂的分开会让他们更珍惜这段感情。
孟云和林佳,内敛的性格导致分手后不主动联系对方,但却一直思念着对方。一个以为对方不会走,一个以为对方会挽留,导致这段5年的爱情长跑最终走到了终点。

Related image

“成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过程你不一定会得到什么,但你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看完电影之后,听回电影插曲时感触更深了。
《体面》和《说散就散》都是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非常喜欢听了,歌词写得非常直白直击心灵。
看完电影再听这两首歌,让我一直想到男女主角苦涩而遗憾的恋情。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我自己的爱情观。
对待感情,一开始我是属于主动型,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会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我相信一见钟情,但当然我也不会主动到直接告白。
主动这种事情吧,我活了这么多年也就试过一次而已。
我很难喜欢上一个人,但一旦喜欢上了,也许要很久的时间才会放下。
即便我不再主动找他,我对他还是喜欢的。那既然我主动了,他不给予回应,那我也只能把这份喜欢转换成思念偷偷喜欢他吧。

我看见了林佳的影子。
那么,如果他的情感处理方式和孟云相似,那我们注定无法在一起了。
这样的结果,我是不甘心的。
要是现实生活中能有“观众的第三视角”那该有多好。

我这张嘴可以对任何事物滔滔不绝,性格积极开朗;
唯独面对感情,我会变得沉默。因为我自卑,我没有勇气去触碰它。

爱情,我不需要,但是还是会渴望。
没有没关系,但拥有了就不要放开。

Tuesday, January 16, 2018

纯属发泄

我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我知道自己应该坚持。
四年的大学生活来到了尾声,咬咬牙就过去了。

但我好累。
我不知道自己在累什么。
很想很想哭。
但我不懂我在委屈什么。
哭不出来。

赶不完毕业论文。
对毕业作品原本的信心逐渐磨灭。
没有动力继续完成毕业作品。
两个星期后的期末考还没准备。
考试科目很难,读不明白。
这学期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准时毕业。

最近也许是因为压力,导致一些人无心的话或无意的举动令我难过。
擅长人际关系的我也搞不懂了。
我希望是自己想太多。

找人诉苦吧。
转念一想,自己的委屈关别人什么事,为什么要把负能量散播出去。
别人会认为都是小事,别人会说你无病呻吟。
别人不会在意。

很想逃避。
去一些没有这些烦恼的地方。
周末回到实习公司打工,回到那个悠闲自在的自己。
认识新同事,工作空档也做了一些交流,很开心。
但我知道回到现实后那些该完成的事情必须按时完成。

越来越颓废。
每天去上课,连个淡妆都懒得化了。
连基本的护肤品也懒得擦。
护发素,乳液,面膜都被冷落了。

压力导致小病接二连三。
感觉自己这个月老了许多。
记得大一的时候素颜上学,朋友都说我嘴唇天然粉嫩好气色。
最近素颜上学朋友都问我怎么了脸色那么苍白。

一直散播正能量的我最近有点失常,但也只是内心的思想混乱罢了。
人前的我依然疯癫搞怪。
我做不到在朋友面前倾诉自己的内心。
一直都很讨厌自己这点,感觉自己对人不真诚。
让人看破我的坚强和伪装吧,又觉得太残忍了。

脸上笑容比以往少了。
心思细腻的妈妈问我最近怎么了不开心,是不是课业压力太大。
躺在沙发上的我双眼直勾勾望着手机屏幕“嗯”了一声。
不让眼眶的泪水滚下来。
妈妈的慰问是我的软肋,强忍多天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对的,又浪费了时间写这篇发泄文。
一直抱怨没有时间的我一直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
想了想,我还真的没有资格喊哭喊累。

继续在沙漠中独自行走,
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绿洲。

相信这一切都会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