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好长。
十年,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十年,足以让青春流逝,足以让一个人的思想翻倍成熟。
十年前的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理了一个呆呆的短发,身穿深蓝色的校服,对中学,大学生涯一片憧憬;
十年后现在的我大学毕业了,留了一头飘逸的长发,对社会,对未来依然憧憬。
自小都有陪妈妈去菜市的习惯,我的工作是当妈妈的小助手提菜篮,也顺便学习一些生活小常识。
比如说,买鱼的时候压一压鱼的腮帮子可以大概判断它的新鲜度,买鸡肉时可以要求老板帮忙去骨,选马铃薯洋葱时尽可能不要找发芽的。
当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摊位老板。
看着摊位老板跟妈妈聊天,我感觉他们每天都很忙碌,一个早晨需要服务那么多人。同时也很佩服他们总能满足顾客需求,甚至记得大部分熟客经常买的食材。
卖鱼的老板,努力刷着鱼的鳞片, 碎冰都刷到了自己的围裙;
卖肉的老板,用利刀对着一排排的肋骨利落的切下;
卖水果的老板,总能用甜言蜜语吸引顾客买水果;
卖蔬菜的老板对几十种蔬菜的价格铭记脑海,相当佩服他们的记忆力和心算功夫。
忘不了的还有那些摊位老板的孩子。
那些孩子年龄与我相仿,一些是小学生,还有一些是年龄较大的中学生。
他们尽他们的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身型高大的帮忙搬货,身材娇小的就在一旁打杂。
摊位老板或邻居阿姨总是对我妈妈说她的女儿真乖,愿意一大早起身陪她上菜市。
当时我差不多十一,二岁。
升中学,初中一,二的时候是下午班,几乎每天早上都陪妈妈到菜市买菜;
中三开始读的上午班,上菜市的次数不再频繁,只是偶尔周末早起的时候会去。
中学毕业,上了大学,我几乎没什么去菜市了。即便是周末早晨听见妈妈开门去菜市的动静也只是在床上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忙碌的大学生涯来到了尾声,某天早晨听见妈妈开门的声音我心血来潮地陪她一起去。
到了菜市,我牵着妈妈的手在人来人往的菜市行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每天陪妈妈上菜市那样。
这天,妈妈只是打算买一些鸡肉和猪肉。我们先来到鸡肉档买好了鸡肉,就沿着路走到了猪肉档。
我们来到了猪肉档,当我看到这位猪肉档的老板娘的时候我顿时心情五味杂陈。
猪肉档的老板娘是我小时候最印象深刻的摊位老板。身材丰盈的年轻女子拿着锋利的大刀对着肉阿,骨头就是一顿猛切,每一刀都是干脆利落。
现在的她依然笑脸迎人。她扬着那把锋利的大刀,但感觉力道不如从前。那头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也开始长了白发。眉宇间和眼角多了一些细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她的儿子在她身边服务着另一位客人。他年纪应该大我几岁,当年的他只是帮忙妈妈把切好的肉装进袋子,或是帮忙搬货。现在他长大了,可以帮助妈妈处理切肉的工作。
老板娘见到我,说好久没陪妈妈买菜啦,什么什么的。
我还是跟小时候一样静静地,乖巧地报以微笑。
这天我来到了这个猪肉档,我才惊觉,原来我陪妈妈上菜市的时光已经十年了。
不只是老板娘,对于其他摊位的老板和员工,他们在这个地方打拼,十年了。
这天我心血来潮来到了菜市,我才惊觉,十年就是转眼即逝。
十年发生了很多事,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一个个环境的改变,一个个社交圈子的改变,其实都是不可逆转的。
只有在我回到这个菜市,回到这些熟悉的摊位,看见这些依旧在自己岗位上努力的人,我才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变的。
也许他们在这十年里也有生活上的改变,事业上的突破,但他们没有忘的是这个小小的菜摊,水果摊。
他们的热情跟十年前我见到的一样。
初心。
我很努力地在找一个自己坚持十年的事情。
文字。
十岁那年开始爱上阅读,十二岁那年的8月8日,我第一次提笔写日记。
不是课堂上老师要求的日记周记,是那种写下自己的小秘密的那种日记。
我记得相当清楚,那时因为UPSR预考成绩不理想,被妈妈念了几句就哭了。当时我是哭着走进房间把门锁上, 突然很想找东西发泄,就从抽屉里随便拿出了一本空的记事簿就是一顿猛写。
我发现写完之后我就不哭了,心情舒服多了。
从那天之后,我开始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也不一定是每天写,就是想写的时候就写。
到后来,网络时代的进步,部落格,Facebook,Twitter成了我分享心情的平台。
日记,慢慢地被搁浅了。
所幸的是,即便不常写日记,我仍然在坚持。
从一年一本日记,到两年都用不完一本日记本;
从每两三天更新,到两三个月更新......
我还没放弃。
翻开日记,里头的字迹都相当潦草。
那是当时情绪的爆发。愤怒,伤心,失望,不满的时候,字迹潦草到我依稀辨认字形。
当然也有积极,开心,感恩的内容,字体就相对整齐。
有时太兴奋的时候,字体也会龙飞凤舞。
今年,我22岁。
我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写了十年的日记。
即便科技的发达,我还是败给了手写文字的魅力。
偶尔还是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或清晨,拿出日记簿,记录自己的小心情。
文长一页也好,两三行也没关系,那是我活着的证据。
0 开心评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