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对话。
看起来很傻的举动,却是我经常做的事情。
逛商场,我有时蛮喜欢一个人逛街。
有一次我想买一支口红。蹲在药妆店内努力挑选色号,把柜台上的口红都在手上一一试色了。
最后缩小范围在最后的三支。
“这支颜色比较红,如果没有化妆的话,涂这一支会很突兀”
“这两支的颜色都很像,这支偏珊瑚色,这支偏粉色,嗯。。。”
“红的这支不要”
“不懂这支涂起来会不会显黑呢?”
”116号不要,121还是124比较好呢?“
”美妆博主推荐121,但124好像比较适合我。“
”拿这支吧,应该会好看。“
”不知道隔壁的药妆店有没有促销打折,不如先过去看看?“
”那就先去看看吧“
以上的对话不是我和朋友或店员的聊天,而是自己在跟自己讨论。
以上的对话也不是心里话,是确确实实地脱口而出。
没错,我是那种会在商场里嘀嘀咕咕,自言自语的怪人。
有人问:”那你为什么不找人陪你逛街,他们可以给你建议。”
但没办法,我就喜欢独自逛街,我不喜欢旁边有人等我的那种压迫感。再说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所以我向来都听自己的 xD。
压力大,哭了。
眼泪流出的那一刻,我总会说出:“怎么就哭了呢?”
都是带着哭腔说的这句话,在没有人的角落,想想还觉得很诙谐。
以前的我总是躲在房间里哭,现在我最喜欢哭的地方是车里。
“怎么就哭了呢?” 通常说出这句话之后,眼泪就随之停止了。
人脆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振作不起来。
我的想法是:与其流泪,倒不如花那些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
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问题。
放工后,同事们都走了,我眼神放空地收拾桌位,一边收拾一遍思考。
“他说要买这个东西,但是说上级还没批准。”
“上级正在收集报价表,要跟最低价的买。”
“客户说X公司给的价钱比较低,担心上级会最后决定跟X公司买。”
“不对啊,我们的价钱是从去年九月就谈好了的。今年本来应该会涨价,他们怎么可能给出更低的价钱呢。。。”
我对着空气碎碎念。
我向来不喜欢把问题直接丢给他人。通常在我说出问题之前,内心需要思考个八百遍,尽可能找出根源和可行的解决方法,再跟同事一起商量。
对我来说,这样和同事讨论起来更有效率。
和自己对话的能力并非每个人拥有。有些人确实需要找人倾诉,向他人寻求建议和开导。
我是一位聆听着,听着身边的人的故事,让他们得到抒发的管道的同时,还蛮羡慕他们主动向人倾诉的能力。
我不是一位倾诉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会时不时对我说:“你ok吗?有难题可以告诉我们,不要憋在心里。”
听到这番话,我都是笑笑说:“没事啦。”内心的复杂情绪本能地咽了下去。
近几年来,我慢慢地开始跟别人分享心情,试着对他们诉说自己的难处。 我爱说故事,很多之前做过的糗事都可以侃侃而谈,然而到了烦恼这一块,我似乎还无法冲破自己的屏障与他人分享。
也许我无法接受别人给的建议,也许我无法承受别人对自己的烦恼表示不屑。
打个比方,我犹豫着要不要花一笔钱买一样我心仪的物品。
你说:“既然你那么喜欢,就买吧。” 我心想: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当然什么都说买啊。
你说:“这个东西没什么用处,你别浪费钱啦。” 我心里会想: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管那么多干嘛。
我就是那么纠结的一个人。
我还是适合跟自己对话。
因为到头来,最了解我的人就是我自己。
我也不是说完全不向朋友倾诉,但比起倾诉我更倾向于发泄。
把烦恼都说出来,轰炸他人的耳朵,让他们没有插嘴的间隙。
我只想发泄,我不想听你的建议,你说的建议我都听不进去的那种。
这是我比较常见的“对外倾诉法则”。
每一次的自我对话都是一次的成长。
每一次的对话结束时都几乎把问题解决了。
问题解决了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地球依旧旋转,太阳依旧升起;
身边的朋友依旧担心着我因无法倾诉而得到抑郁症,
而我依旧对着空气说话,
依旧活得像一个快乐的疯子。
0 开心评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