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千篇一律的工作在今年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我一直以来都只负责所有的北马客户,今年公司制度改变,我需要负责全马的客户(私人领域)。政府机构将由我的同事负责。
工作量的部分确实有所增加。我所在的公司在政府机构已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界确实新手小白。开发新客户这一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希望我可以做得好。
压力大,经常感觉心力交瘁,也会有崩溃落泪的瞬间,但都是咬咬牙坚持下去。
再怎么说自己也只是一个小小上班族,偶尔也会有那种“等放工,等公假,等周末”的心态。
过去负责北马的客户经常跑霹雳,槟城,明年起可以跑一跑马六甲,柔佛州,心里小小期待。
升了职,加了薪。每年都有少少加薪但不知为何今年特别开心。
小小的公司还能继续包容我,器重我,希望自己明年可以有更好的突破。
Covid
疫情让我的家度过了煎熬的一整个月。
我确诊了,跟我同房同床的妹妹也确诊了。我忘不了隔离期间(第三/第四天的时候)一天午餐时间跟家人视讯,妹妹哭着说她失去了味觉。
她的检测报告还没出,症状就出来了。
内疚的是,我霸占了房间,妹妹只能在楼下的客房隔离(没有冷气,没有单独的厕所)。
自从我确诊之后,一家五口都隔离了。爸爸占用主人房,哥哥和我在各自的房间。妹妹在楼下客房,妈妈在客厅。
妹妹跟妈妈公用楼下的厕所,妈妈可能也因为这样被感染了。
妈妈生病了,却依旧照料一家人的饮食和家务。我们大家都关在房间不出来,妈妈帮忙煮饭送饭洗衣服那些,而我在房间内隔离只是吃饭和休息而已,什么也做不了。
就在我和妹妹都结束隔离,妈妈也好得七七八八的时候,爸爸确诊了。
我们不清楚爸爸是怎么感染的,我确诊之后他检测的报告是阴性,两个星期之后再做检测就阳了。他是从隔离开始就在房间里没有出来的。
爸爸有高血压,先去了隔离中心,然后恶化了被送到医院,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天。
当中有太多的细节也不想多提,我只记得自己几乎每一天都在哭。
自己躲在房间里哭。
感觉是自己造成的这一切。
这种感觉糟透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自责。不只害到了家人,也传染给了同事。
心理比生理还要难受。我快忘了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的不适有什么症状,反而一天天焦虑和自责的心理让我不胜折磨。
买屋子
22岁那年跟着父母去看房子(公寓),内心开始憧憬独居生活。
跟父母住确实幸福,但我也想尝试靠自己生活。
三年后我终于买了一间公寓单位。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单位。
从三月尾付了定金,到五月签购买合同,到十月尾才可以取钥匙,等待的期间充满期待和煎熬(煎熬的部分是因为MCO导致一拖再拖,无止尽的等待)
拿到钥匙的那天,我走进这个属于我的房子。目前还是空荡荡的毛胚屋,但我已经开始期待装修完成后的模样。
关于买屋子的心得和感受,之后再补上。
网店-Shopee
去年在Instagram搞了一间小网店,到今年尝试把商品放到Shopee贩售。
网店本着做的是客制化手链,不适合放在Shopee平台卖。我只放一些现货,散漫式经营。
主要还是在Instagram经营。销量不多不少,但我珍惜每一位下单的顾客,每一个有趣的灵魂。
不在乎通过这个网店挣大钱,只愿自己的兴趣找到抒发的管道。
感情
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我愿意付出,也本能的感到自卑。
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从外表到内在的种种不完美令我感到不自信。
面对一个很爱很爱自己的人,我总想着,究竟这样的自己是如何被坚定地选择呢?
感情中的不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是我需要克服的事情。
我们下载了
Between (情侣空间),本意是让这个app
帮我们计算在一起的天数,收藏照片等等的。但我发现里面有记事本,可以写日记那些的。
在他发现这个功能之前,我一直把自己的小心情记录在里面的记事本。感恩的小事,他做了什么让我不开心的事,等等的,好的坏的都写在里面。
后来他发现了,也通过我的文字明白我的心情。
我们几乎没有吵架,比起吵架我们更多的是辩论。声量没有提高语气没有尖锐,说的都是自己的见解。
我自认为我的嘴快过我的脑子,害怕毒舌的自己会口出伤人,所以很多时候都选择沉默。每当他看见这样的我,他也不会比我说出来。
“你不想讲没关系,我等你的作文哦”
这也是我们不吵架的原因吧。我鲜少将难听的话脱口而出,反而是沉淀了之后温婉地写出来。
我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但至少这是我舒服的方式。谢谢他愿意读我写的每一个小心情,然后会找一天拿出来安慰我,跟我谈谈。
今年过得太快了。
往年每一年写着回忆录的时候,都会感觉自己成长了。
今年是第一次感觉自己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
要说真的有什么微妙的变化,那大概就是自己的底气吧。
感觉自己一年比一年活得更潇洒,一步步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 都是风景。
往后的日子里,不将就也不辜负。
0 开心评论:
Post a Comment